药品名称 : | 注射用赖氨匹林 |
规格/成份: | 本品主要成分为:赖氨匹林。 |
适应症/功能主治/适用范围: | 用于发热及轻、中度的疼痛。 |
用法用量: | 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,以4ml注射用水或0.9%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注射。1 成人:一次0.9~1.8g,一日2次。2 儿童:一日按体重10~25mg/kg, 分2次给药。 |
不良反应: | 1 胃肠道反应:短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少,偶有轻微胃肠道反应(如胃部不适、恶心、呕吐),用量较大时严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。长期应用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较高;2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:本品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,抑制凝血酶原的合成,延长出血时间,可予维生素K防治。长期使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,发生出血倾向;3 对肝肾功能的影响:长期应用本品可出现转氨酶升高、肝细胞坏死及肾脏损害,及时停药可恢复;4 水杨酸反应:表现为头痛、头晕、耳鸣、视听减退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,严重者有精神紊乱、呼吸加快、酸碱平衡失调和出血等,甚至可出现休克; |
禁忌: | 下列情况应禁用: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;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;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者,尤其是出现哮喘、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者禁用。 |
药物相互作用: | 1 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、血小板减少、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,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血的危险;2 与抗凝药(双香豆素、肝素等)、溶栓药(链激酶、尿激酶)同用,可增加出血的危险;3 尿碱化药(碳酸氢钠等)、抗酸药(长期大量应用)可增加本品自尿中排泄,使血药浓度下降。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,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。碳酸酐酶抑制药可使尿碱化,但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,不仅能使血药浓度降低,而且使本品透入脑组织中的量增多,从而增加毒性反应;4 尿酸化药可减 |
药理作用: | 本品为阿司匹林和赖氨酸复盐,能抑制环氧合酶,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,具有解热、镇痛、抗炎作用。 |
贮藏方法: | 密封,在阴凉干燥处保存。 |
规格: | 0.9g*10瓶 |
注意事项: | 1 年老体弱或体温达40℃以上者应严格掌握给药剂量,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虚脱;2 严重肝功能损害、低凝血酶原血症、维生素K 缺乏、血小板减少者等均需避免应用于本品,手术前一周也应停用;3 下列情况应慎用: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史;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缺乏者(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);痛风(本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,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);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,加重出血倾向,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;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患者,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;肾功能不全时有加 |
批准文号: | 国药准字H20054451 |
生产企业: | 海南通用康力制药有限公司 |